推 MarcusWright: 個人推薦兩本書,階級世代和教養方程式 01/01 22:48
我有看過《教養方程式》,被我歸類在2-5的書。
參考無所謂,但並不是客觀成立的理據。
※ 編輯: DAKOU (36.229.126.208 臺灣), 01/01/2025 23:03:40
推 nlevta : 推,很認真的爸爸。不過關於鷹架理論有推薦的書嗎? 01/02 00:59
→ nlevta : 我個人很推薦看普通心理學的大學教科書,讀熟後比 01/02 01:09
→ nlevta : 較知道市面上在講的教學方法是真是假 01/02 01:09
跟教養的資訊很多都是心理學的再延伸,就我自己的感覺,跟教育理論的來源比較不一樣
,頂多是相互參考但很難說系出同源,畢竟目的不一樣。
不過像是文中所提的《教養的迷思》以及《情緒跟你以為的不一樣》他們對話的對象都是
學界,也包括著教科書。
科普書跟教科書在台灣的更新程度誰比較快,可能不好說。
尤其是台灣的教育理論可能更新速度還是稍微緩慢,或者是說到台灣推廣的基本上在國外
都已經比較成熟且被廣泛接受了。所以,相對起來還是沒有那麼新。
推 w25jv : 感謝您的認真分享 01/02 06:34
推 f1205299 : 「鷹架理論」來自vygosky,在國小課程中蠻常見的, 01/02 07:34
→ f1205299 : 不過我第一次看到拿來作為教養的方法 01/02 07:34
推 f1205299 : 孩子面對獨立做不到挑戰,你給他一整天的時間思考 01/02 07:41
→ f1205299 : 都沒有用,這時候需要有「鷹架」可以來自大人、同 01/02 07:41
→ f1205299 : 儕、書籍的協助,就可以達到「近測發展區」。小小 01/02 07:41
→ f1205299 : 孩的話我自己想的是,例如玩一個拼圖,如果他能力 01/02 07:41
→ f1205299 : 不足,你給他24小時可能也完成不了,但如果是跟他 01/02 07:41
→ f1205299 : 說「找找看哪裡顏色一樣?」這句話就是個鷹架。後 01/02 07:41
→ f1205299 : 來孩子學會找顏色一樣拼起來,你這句鷹架就不用再 01/02 07:41
→ f1205299 : 給他了 01/02 07:41
推 nlevta : 我知道鷹架理論,但有沒有推薦書是專講這個理論的, 01/02 07:43
→ nlevta : 尤其是實務和方法的,不然我覺得有講和沒講差不多 01/02 07:43
謝謝補充。
這個大部份書上的舉例會是,幫孩子拼完大部份的拼圖,剩下幾片給孩子拼;或是把拼圖
轉到孩子容易辨別的方向;甚至是約略排順序讓孩子可以依順序排列。
鷹架教養的確很容易讓人覺得有講跟沒講一樣,對於教育現場或專業的老師/治療師可能
會有一些既定的辨別方式可以仰賴,但對於家長就只能靠對於孩子認識到哪裡,而在實務
現場的確滿困難的。
有時候是能力問題、有時候是情緒問題、有時候是意願/動機問題。
與其是很多時候在想要不要幫孩子或怎麼幫孩子,更多的是在想啊你怎麼連這個都不會,
或是你上次明明可以但為什麼這次不行、時間來不及了你快點穿襪子。
家長的自我覺察也是很重要的。
有一本書就叫作《鷹架教養》,它就是我本文中所提看過完全不記得在寫什麼的教養書。
不過在博客來搜這個名詞,是有其他寫給教育專業的書的。
如果GOOGLE,大多數會出現的都是給教育專業者的網頁,倒是比較少給一般家長的(營利
式)網頁(親子天下也是營利式網頁)。
※ 編輯: DAKOU (36.229.126.208 臺灣), 01/02/2025 09:14:52
推 earty : 關於鷹架,理論前面版友寫了,原po也有提一些策略 01/02 09:59
→ earty : ,都是正確的。鷹架首先建立在家長對孩子的認識, 01/02 09:59
→ earty : 孩子目前能力到哪裡?可以穩定完成的部分到哪裡? 01/02 09:59
→ earty : 鷹架的核心概念是「比孩子穩定現有的能力再難一點 01/02 09:59
→ earty : 點」,也就是「他要用一點力氣才能完成」的難度, 01/02 09:59
→ earty : 但不能太難,也不能太簡單。基本上鷹架不是一個可 01/02 09:59
→ earty : 以隨時隨地使用的概念,而是用在「堆疊能力」的訓 01/02 09:59
→ earty : 練,等到能力穩定之後再變得更困難一點點。能力穩 01/02 09:59
→ earty : 定的判斷,則是「大部份的狀態下都可以使用」就算 01/02 09:59
→ earty : 是穩定的能力了,這就仰賴家長的觀察。 01/02 09:59
謝謝專業分享,相當清楚
推 lasofa : 看完這篇文章,想給原po一些建議,可以研究一點佛學 01/02 10:56
→ lasofa : 。我不是來亂的,我是說真的。 01/02 10:56
→ lasofa : 我是個佛教徒,接觸佛法、看了很多佛學開釋文後,會 01/02 10:57
→ lasofa : 慢慢變別人生中哪些東西是可以改變的,哪些東西能 01/02 10:58
→ lasofa : 改變得不多,能改變的應該如何做才能改變。 01/02 10:59
→ lasofa : 辨別 01/02 10:59
→ lasofa : 長久下來,對於人生中的疑惑和執著和不安會減少, 01/02 11:01
→ lasofa : 對於孩子的教養也是如此,比較不會走錯方向。 01/02 11:02
推 octaplus : 謝謝分享 01/02 11:13
推 lasofa : 我也認同原po說的,該教給孩子的是"不努力,你就不 01/02 11:16
→ lasofa : 可能比別人優秀"。 01/02 11:16
→ lasofa : 我覺得努力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天分的確也會有影響。 01/02 11:17
→ lasofa : 就像龜兔賽跑,那是安慰烏龜的故事。實際上,只要 01/02 11:18
→ lasofa : 兔子不偷懶,烏龜再怎樣也跑不贏兔子。烏龜應該要有 01/02 11:19
→ lasofa : 這種認知,不需要自尋煩惱去跟兔子比。但是烏龜還是 01/02 11:21
→ lasofa : 要努力,不然永遠到不了終點。 01/02 11:21
推 suction : L版友的看法我很認同,但有一點我會想避免的,就是 01/02 11:44
→ suction : 不要跟龜提到兔子(不跟別人比較)。我認為整個教養 01/02 11:44
→ suction : 最困難的是讓小孩產生動機(或是說目標),小孩知道 01/02 11:44
→ suction : 努力很重要,努力才能達到目標,但沒有目標就不知道 01/02 11:44
→ suction : 自己幹嘛要那麼辛苦了。 01/02 11:44
→ suction : 雖然沒有什麼科學根據,但我覺得帶孩子去找出生活 01/02 11:45
→ suction : 中他想改善的事情,小至改善生活品質,大至改善社會 01/02 11:45
→ suction : 風氣,是產生動機的方法 01/02 11:45
推 luelue : 認真看完了 感謝分享與歸納 在教養的過程中時常有這 01/02 13:05
→ luelue : 些書中提及的感受與想法 只是礙於自己沒有這麼清晰 01/02 13:05
→ luelue : 的思緒去書寫 這樣順順閱讀下來很好 也釐清一些我曾 01/02 13:05
→ luelue : 經面對過的盲點 01/02 13:05
推 kwinner : 請問我最近在看手足教養書:相親相愛不簡單?:給爸 01/02 13:22
→ kwinner : 媽的手足教養學。這應該算是關係學嗎?還是同理心? 01/02 13:22
→ kwinner : 不知道有沒有推薦書,謝謝了 01/02 13:22
我不知道我只有生一個,看到手足篇都會直接跳過。
如果你不在意,或許自己再開一篇問?或許會得到更多回饋。
※ 編輯: DAKOU (36.229.126.208 臺灣), 01/02/2025 13:35:55
推 frobo : 謝謝分享,本來有想要自己發一篇拋磚引玉,但不如 01/02 16:45
→ frobo : 您的心得詳細 01/02 16:45
→ DAKOU : 一起發吧,大家相互參考 01/02 17:11
推 lasofa : 我自己是不會特別避免跟龜提到兔子,尤其當我的孩子 01/02 18:55
→ lasofa : 是龜時。因為能承認別人比自己優秀,能接受自己的短 01/02 18:56
→ lasofa : 處,比較不會產生嫉妒別人的心。 01/02 18:57
→ lasofa : 而當我的孩子在某些項目是兔子時,我也不避諱跟她提 01/02 19:00
→ lasofa : ,一方面是讓她有些自信,一方面也提醒她不要因此 01/02 19:03
→ lasofa : 自滿,畢竟人外有人,想要出類拔萃一定要多加努力。 01/02 19:04
→ lasofa : s大說的動機也是我覺得比較棘手的部分,這部分我也 01/02 19:08
→ lasofa : 還在摸索。畢竟我一直在教導小孩得失心不要太重, 01/02 19:09
→ lasofa : 而結果看來是成功的,她的確很多事情都勇於嘗試且 01/02 19:10
→ lasofa : 得失心也不重,但就缺了一點想要追求卓越的那種戰 01/02 19:12
→ lasofa : 鬥力。 01/02 19:12
→ lasofa : 至於鷹架理論,上面有推文提到是"堆疊能力"的訓練, 01/02 19:14
→ lasofa : 我自己的專業是數學教育,的確在數學教學中和鷹架理 01/02 19:17
→ lasofa : 論是有些相似的。我覺得要在生活中使用鷹架理論, 01/02 19:18
→ lasofa : 某些時候是需要該方面擅長的人才會比較清楚。 01/02 19:19
→ lasofa : 就像拼圖,如果是平常沒有特別愛拼圖的人,不清楚 01/02 19:20
→ lasofa : 拼圖的"眉角"的人,就難以用鷹架理論去一步步的給 01/02 19:22
→ lasofa : 孩子幫助。因為這些幫助通常就是拼圖的眉角所在。 01/02 19:23
推 lavenderforU: 推推認真長文分享 看完想再來拜讀提到推薦的書籍 01/02 19:26
推 gina29 : 推 01/02 20:59
推 giselaa : 鷹架理論的話可能查ZPD 資料會比較多 如同前面推文 01/02 22:04
→ giselaa : 專業分享的 要先了解孩子或學生的程度 再給引導 假 01/02 22:04
→ giselaa : 設小朋友程度是 N,引導就是N+1 例如學英文聽跟讀 01/02 22:04
→ giselaa : 的話 你要用的教材最好是比學生程度高一些 但又不 01/02 22:04
→ giselaa : 能高太多 如果能抓到適當的難度 學習效率最好 效果 01/02 22:04
→ giselaa : 最好 同樣也能應用在教生活能力上 01/02 22:04
推 anyway : 請問黃瑽寧周育如YT影片和寧夏璐是哪一集? 01/03 00:22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7_NMzj7GZs&t=13s
推 nlevta : 會推薦普心教科書主要是內容更全面性完整介紹心理 01/03 00:51
→ nlevta : 學,像是和教養有關的理論包括腦神經科學、學習理 01/03 00:51
→ nlevta : 論、發展心理學、記憶…等等,都從不同角度切入,各 01/03 00:51
→ nlevta : 有經典可被驗證的實驗可以參考,或許不一定是最新 01/03 00:51
→ nlevta : 研究,但普心像是打底的基本,讓父母了解孩子成長 01/03 00:51
→ nlevta : 面向 01/03 00:51
→ nlevta : 謝謝e大和g大說明鷹架理論,看來必須是有經驗和技 01/03 00:53
→ nlevta : 巧者才能順利實施 01/03 00:53
→ nlevta : 目前比較想了解蒙式、華德福、福祿貝爾三大教育系 01/03 00:56
→ nlevta : 統的理念吧 01/03 00:56
→ lcdtachibana: 阿德勒和蒙特梭利都是醫師出身,會不科學?想瞭解蒙 01/03 01:40
→ lcdtachibana: 式理念,我直接看蒙特梭利本人著作「蒙特梭利育兒全 01/03 01:40
→ lcdtachibana: 書」,覺得獲益良多,感覺有比較了解蒙式基本精神, 01/03 01:40
→ lcdtachibana: 之後再看其他書籍也比較容易代入/同理。 01/03 01:41
對,不是。
心理學開始被當成科學實驗是在19世紀末,但有系統的作研究並產出資料,以及現在大部
份跟教養有關的科學研究都是1950、60之後認知心理學的產物。
我們不看實際內容,蒙特梭利跟阿德勒的年代就不合了,連看都不用看就知道不是科學。
我是不知道簡尼爾森有多阿德勒,但……嗯。好。
現代科學的驗證是什麼?
現在普遍被認可的是Karl Popper的說法,我簡單搜了一下網路,
提供給你泛科學的解說:
https://pansci.asia/archives/191932
推 MarcusWright: 個人推薦兩本書,階級世代和教養方程式 01/01 22:48
推 nlevta : 推,很認真的爸爸。不過關於鷹架理論有推薦的書嗎? 01/02 00:59
→ nlevta : 我個人很推薦看普通心理學的大學教科書,讀熟後比 01/02 01:09
→ nlevta : 較知道市面上在講的教學方法是真是假 01/02 01:09
推 w25jv : 感謝您的認真分享 01/02 06:34
推 f1205299 : 「鷹架理論」來自vygosky,在國小課程中蠻常見的, 01/02 07:34
→ f1205299 : 不過我第一次看到拿來作為教養的方法 01/02 07:34
推 f1205299 : 孩子面對獨立做不到挑戰,你給他一整天的時間思考 01/02 07:41
→ f1205299 : 都沒有用,這時候需要有「鷹架」可以來自大人、同 01/02 07:41
→ f1205299 : 儕、書籍的協助,就可以達到「近測發展區」。小小 01/02 07:41
→ f1205299 : 孩的話我自己想的是,例如玩一個拼圖,如果他能力 01/02 07:41
→ f1205299 : 不足,你給他24小時可能也完成不了,但如果是跟他 01/02 07:41
→ f1205299 : 說「找找看哪裡顏色一樣?」這句話就是個鷹架。後 01/02 07:41
→ f1205299 : 來孩子學會找顏色一樣拼起來,你這句鷹架就不用再 01/02 07:41
→ f1205299 : 給他了 01/02 07:41
推 nlevta : 我知道鷹架理論,但有沒有推薦書是專講這個理論的, 01/02 07:43
→ nlevta : 尤其是實務和方法的,不然我覺得有講和沒講差不多 01/02 07:43
推 earty : 關於鷹架,理論前面版友寫了,原po也有提一些策略 01/02 09:59
→ earty : ,都是正確的。鷹架首先建立在家長對孩子的認識, 01/02 09:59
→ earty : 孩子目前能力到哪裡?可以穩定完成的部分到哪裡? 01/02 09:59
→ earty : 鷹架的核心概念是「比孩子穩定現有的能力再難一點 01/02 09:59
→ earty : 點」,也就是「他要用一點力氣才能完成」的難度, 01/02 09:59
→ earty : 但不能太難,也不能太簡單。基本上鷹架不是一個可 01/02 09:59
→ earty : 以隨時隨地使用的概念,而是用在「堆疊能力」的訓 01/02 09:59
→ earty : 練,等到能力穩定之後再變得更困難一點點。能力穩 01/02 09:59
→ earty : 定的判斷,則是「大部份的狀態下都可以使用」就算 01/02 09:59
→ earty : 是穩定的能力了,這就仰賴家長的觀察。 01/02 09:59
推 lasofa : 看完這篇文章,想給原po一些建議,可以研究一點佛學 01/02 10:56
→ lasofa : 。我不是來亂的,我是說真的。 01/02 10:56
→ lasofa : 我是個佛教徒,接觸佛法、看了很多佛學開釋文後,會 01/02 10:57
→ lasofa : 慢慢變別人生中哪些東西是可以改變的,哪些東西能 01/02 10:58
→ lasofa : 改變得不多,能改變的應該如何做才能改變。 01/02 10:59
→ lasofa : 辨別 01/02 10:59
→ lasofa : 長久下來,對於人生中的疑惑和執著和不安會減少, 01/02 11:01
→ lasofa : 對於孩子的教養也是如此,比較不會走錯方向。 01/02 11:02
推 octaplus : 謝謝分享 01/02 11:13
推 lasofa : 我也認同原po說的,該教給孩子的是"不努力,你就不 01/02 11:16
→ lasofa : 可能比別人優秀"。 01/02 11:16
→ lasofa : 我覺得努力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天分的確也會有影響。 01/02 11:17
→ lasofa : 就像龜兔賽跑,那是安慰烏龜的故事。實際上,只要 01/02 11:18
→ lasofa : 兔子不偷懶,烏龜再怎樣也跑不贏兔子。烏龜應該要有 01/02 11:19
→ lasofa : 這種認知,不需要自尋煩惱去跟兔子比。但是烏龜還是 01/02 11:21
→ lasofa : 要努力,不然永遠到不了終點。 01/02 11:21
推 suction : L版友的看法我很認同,但有一點我會想避免的,就是 01/02 11:44
→ suction : 不要跟龜提到兔子(不跟別人比較)。我認為整個教養 01/02 11:44
→ suction : 最困難的是讓小孩產生動機(或是說目標),小孩知道 01/02 11:44
→ suction : 努力很重要,努力才能達到目標,但沒有目標就不知道 01/02 11:44
→ suction : 自己幹嘛要那麼辛苦了。 01/02 11:44
→ suction : 雖然沒有什麼科學根據,但我覺得帶孩子去找出生活 01/02 11:45
→ suction : 中他想改善的事情,小至改善生活品質,大至改善社會 01/02 11:45
→ suction : 風氣,是產生動機的方法 01/02 11:45
推 luelue : 認真看完了 感謝分享與歸納 在教養的過程中時常有這 01/02 13:05
→ luelue : 些書中提及的感受與想法 只是礙於自己沒有這麼清晰 01/02 13:05
→ luelue : 的思緒去書寫 這樣順順閱讀下來很好 也釐清一些我曾 01/02 13:05
→ luelue : 經面對過的盲點 01/02 13:05
推 kwinner : 請問我最近在看手足教養書:相親相愛不簡單?:給爸 01/02 13:22
→ kwinner : 媽的手足教養學。這應該算是關係學嗎?還是同理心? 01/02 13:22
→ kwinner : 不知道有沒有推薦書,謝謝了 01/02 13:22
推 frobo : 謝謝分享,本來有想要自己發一篇拋磚引玉,但不如 01/02 16:45
→ frobo : 您的心得詳細 01/02 16:45
→ DAKOU : 一起發吧,大家相互參考 01/02 17:11
推 lasofa : 我自己是不會特別避免跟龜提到兔子,尤其當我的孩子 01/02 18:55
→ lasofa : 是龜時。因為能承認別人比自己優秀,能接受自己的短 01/02 18:56
→ lasofa : 處,比較不會產生嫉妒別人的心。 01/02 18:57
→ lasofa : 而當我的孩子在某些項目是兔子時,我也不避諱跟她提 01/02 19:00
→ lasofa : ,一方面是讓她有些自信,一方面也提醒她不要因此 01/02 19:03
→ lasofa : 自滿,畢竟人外有人,想要出類拔萃一定要多加努力。 01/02 19:04
→ lasofa : s大說的動機也是我覺得比較棘手的部分,這部分我也 01/02 19:08
→ lasofa : 還在摸索。畢竟我一直在教導小孩得失心不要太重, 01/02 19:09
→ lasofa : 而結果看來是成功的,她的確很多事情都勇於嘗試且 01/02 19:10
→ lasofa : 得失心也不重,但就缺了一點想要追求卓越的那種戰 01/02 19:12
→ lasofa : 鬥力。 01/02 19:12
→ lasofa : 至於鷹架理論,上面有推文提到是"堆疊能力"的訓練, 01/02 19:14
→ lasofa : 我自己的專業是數學教育,的確在數學教學中和鷹架理 01/02 19:17
→ lasofa : 論是有些相似的。我覺得要在生活中使用鷹架理論, 01/02 19:18
→ lasofa : 某些時候是需要該方面擅長的人才會比較清楚。 01/02 19:19
→ lasofa : 就像拼圖,如果是平常沒有特別愛拼圖的人,不清楚 01/02 19:20
→ lasofa : 拼圖的"眉角"的人,就難以用鷹架理論去一步步的給 01/02 19:22
→ lasofa : 孩子幫助。因為這些幫助通常就是拼圖的眉角所在。 01/02 19:23
推 lavenderforU: 推推認真長文分享 看完想再來拜讀提到推薦的書籍 01/02 19:26
推 gina29 : 推 01/02 20:59
推 giselaa : 鷹架理論的話可能查ZPD 資料會比較多 如同前面推文 01/02 22:04
→ giselaa : 專業分享的 要先了解孩子或學生的程度 再給引導 假 01/02 22:04
→ giselaa : 設小朋友程度是 N,引導就是N+1 例如學英文聽跟讀 01/02 22:04
→ giselaa : 的話 你要用的教材最好是比學生程度高一些 但又不 01/02 22:04
→ giselaa : 能高太多 如果能抓到適當的難度 學習效率最好 效果 01/02 22:04
→ giselaa : 最好 同樣也能應用在教生活能力上 01/02 22:04
推 anyway : 請問黃瑽寧周育如YT影片和寧夏璐是哪一集? 01/03 00:22
推 nlevta : 會推薦普心教科書主要是內容更全面性完整介紹心理 01/03 00:51
→ nlevta : 學,像是和教養有關的理論包括腦神經科學、學習理 01/03 00:51
→ nlevta : 論、發展心理學、記憶…等等,都從不同角度切入,各 01/03 00:51
→ nlevta : 有經典可被驗證的實驗可以參考,或許不一定是最新 01/03 00:51
→ nlevta : 研究,但普心像是打底的基本,讓父母了解孩子成長 01/03 00:51
→ nlevta : 面向 01/03 00:51
→ nlevta : 謝謝e大和g大說明鷹架理論,看來必須是有經驗和技 01/03 00:53
→ nlevta : 巧者才能順利實施 01/03 00:53
→ nlevta : 目前比較想了解蒙式、華德福、福祿貝爾三大教育系 01/03 00:56
→ nlevta : 統的理念吧 01/03 00:56
→ lcdtachibana: 阿德勒和蒙特梭利都是醫師出身,會不科學?想瞭解蒙 01/03 01:40
→ lcdtachibana: 式理念,我直接看蒙特梭利本人著作「蒙特梭利育兒全 01/03 01:40
→ lcdtachibana: 書」,覺得獲益良多,感覺有比較了解蒙式基本精神, 01/03 01:40
→ lcdtachibana: 之後再看其他書籍也比較容易代入/同理。 01/03 01:41
→ lcdtachibana: 另外孩子能不能成為學霸,也要看家裡資源和父母遺傳 01/03 01:48
→ lcdtachibana: ,黃醫師小孩是學霸不全是因為教養策略~ 01/03 01:49
推 garnetone : 推 謝謝推薦 從教養書分類方式看的出來看很多,也 01/03 08:38
→ garnetone : 提醒有些教養書只是作者經驗分享,不能照單全收 01/03 08:38
推 azureshi : 謝謝分享~ 01/07 2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