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軍領導層問題導致不必要傷亡和領土損失 烏克蘭命運未卜,「蘇聯」指揮文化損害了 對戰爭的努力 去年二月,一名烏克蘭連長韋特爾被命令在 接下來的幾個小時內派遣他的人員增援另一個 部隊的陣地。 有人告訴他,四名國民警衛隊隊員正在烏克蘭 東部他們所保衛的村莊的另一邊堅守陣地。 但當他的四名士兵趕到時,卻發現只有兩名 戰士,其中一人受傷,無法行走。 他們的指揮官雖然透過無線電與他的部隊保持 聯繫,但卻聲稱對此並不知情,這導致維特和 他的指揮官從一開始就錯誤判斷了任務的細節。 在有限的資源緊急救援他的士兵幾天後, 俄軍用重砲將陣地夷為平地。 所有士兵都被宣布失踪——包括連長韋特爾的兄弟。 「我們可能會對這次行動做出非常不同的計劃。」 「但我們根據所協助部隊指揮官提供的情報 進行判斷,結果發現那是假的。」 韋特爾認為,如果不是烏克蘭軍隊內部普遍的 文化,這次損失是可以避免的。 就他的情況而言,這種文化讓國民警衛隊 指揮官隱瞞了戰場問題,並鼓勵高級指揮官 逃避對增援或撤退的決定負責,最終導致 韋特爾的士兵們喪生。 在描述整個軍隊的這些系統性問題時,從老兵 和其他指揮官到整個烏克蘭社會,一個詞一次 又一次地出現:radianshchyna 最好翻譯為「蘇聯式文化」。 在整個 2024 年,基輔面臨的最緊迫挑戰是缺乏 具有戰鬥力的人力,尤其是步兵隊伍,他們的 工作條件是所有工作中最殘酷的。 此外,人們越來越關注烏克蘭軍事領導層內部 的系統性問題。 指揮官和專家認為,這些問題不斷導致不必要 的傷亡和領土損失。 隨著俄羅斯軍隊在 2024 年下半年向頓內茨克州 的推進速度急劇加快,烏克蘭旅指揮官的醜聞 浮出水面,同時還有關於指揮系統中不斷下達 「自殺式」命令的故事。 「大多數烏克蘭士兵都準備為烏克蘭獻出生命 ,但他們唯一想知道的是,他們的犧牲不是 毫無意義的,」中校博格丹·克羅特維奇說, 他最近從俄羅斯俘虜歸來後,擔任烏克蘭 亞速旅的參謀長。 「他們做某事必有原因,這種信念必定來自 某個地方,來自軍事領導層。當人們不信任 軍事領導層時,問題並不在於人。」 人們主要關注的是武裝部隊總司令瑟爾斯基的 領導能力,他於 2024 年 2 月被總統澤連斯基 任命,接替廣受歡迎的前任瓦列裡·扎盧日尼。 從公眾對其任命的反應可以看出,瑟斯基的 指揮風格更加「蘇聯化」,據稱他不太重視 下屬的生命。 本文採訪武裝部隊和國民警衛隊不同旅的 9 名 連隊至旅級指揮官,他們描述了系統性問題, 包括隊伍之間虛假舉報、推卸失敗責任以及 優先保住職位而不是保護人的生命。 【過去的遺毒】 截至 2014 年俄羅斯與烏克蘭的戰爭才剛開始, 烏克蘭軍隊規模一直被系統性地削減和忽視, 其組成的機構並未改變其蘇聯時代的結構。 2014年和2015年,在頓巴斯東部地區初期戰爭的 白熱化階段,大部分空缺被積極進取的烏克蘭 志願營所填補,他們帶來了新的活力、經驗和 向北約標準邁進的意願。 到 2022 年 2 月俄羅斯發動全面入侵時,烏克蘭 陸軍已經是一支訓練有素、經驗豐富的部隊, 但仍處於蘇聯和北約做法的不確定狀態。 在全面戰爭期間,軍隊規模擴大了數倍, 招募了數十萬新兵,無數退役軍官重返軍隊, 儘管戰爭期間技術發生了迅速的變化, 但舊的方式再次佔據了主導地位。 DeepState Map表示:「我們兩國的軍隊(俄羅斯 和烏克蘭)都懂得如何發動戰爭,雖然各自 都有缺點,但兩國軍隊都有一個共同的缺點, 那就是蘇聯的歷史,直到今天,很多軍事設施 仍建立在這一歷史基礎之上。」 「蘇聯時代心態的本質是拒絕進化;你的心態 受到某些學院或大學使用蘇聯教科書所教內容 的影響,你拒絕以不同的方式看待事物。」 根據克羅特維奇的經驗,這種心態不僅是 烏克蘭大部分戰場困境的根源;在最嚴重的 情況下,它可能是致命的。 這位前亞速營軍官在馬裡烏波爾圍城戰期間 作為亞速營工廠的保衛者而聞名,2024 年 6 月 ,他向國家調查局 (SBI) 起訴一名現役將軍, 此舉在烏克蘭社會引起轟動,後來證實, 這名將軍是當時的聯合部隊指揮官尤里·索多爾 (Yurii Sodol),曾指揮馬裡烏爾的防禦戰。 克羅特維奇大膽指控,索多爾對馬裡烏波爾 士兵的生命漠不關心,「殺死的烏克蘭士兵 比任何一位俄羅斯將軍都多」。 隔日,澤連斯基解除了索多爾的職務。 【說謊的動機】 在指揮鏈中最容易辨識「蘇聯」文化實踐的 一個領域就是虛假報告的問題。 通常,下級指揮官不會在前線陣地丟失後立即 報告,因為他們擔心上級指揮官的反應。 這通常會危及鄰近部隊,使他們容易遭受 俄羅斯從側翼發起的意外攻擊。 當中階指揮官逃避報告時,情況會進一步惡化 ,從而延遲上級指揮部關於增援或更有組織的 撤退的決定。 隨著俄軍不斷提高針對烏克蘭防線薄弱點的 攻擊技巧,鄰近部隊未能報告撤退可能會帶來 嚴重的作戰後果。 2024 年 4 月,俄羅斯軍隊因部隊輪調失誤而 突破了阿夫迪夫卡西北的奧切列季涅, 當時烏克蘭第 47 機械化旅的士兵沒有收到鄰近 部隊已經撤退的通知。 「我們一直與他們保持聯繫,一切都很好, 我們問他們,『陣地還在嗎?一切都好嗎?』」 第 47 旅的營長回憶道。 「當然,我們被切斷了聯繫……然後你必須 開始計劃如何疏散人員,你會遭受不必要的 損失。 然後他們出來表示,我們沒有聯繫, 我們不知道昨天發生了什麼事,但調查顯示, 有人只是掩蓋了這件事,該死,沒有說實話。」 營長所描述的情況並非罕見:接受採訪的幾名 指揮官報告,由於鄰近部隊未能如實告知陣地 失守情況,他們遭到了包抄和突然襲擊。 DeepState表示:「士兵們不止一次寫信給我們, 說他們是從我們的(DeepState)地圖上了解到 鄰近部隊的動向,而不是從他們自己的指揮或 部隊之間的協調中了解到的。」 通常,虛假舉報文化的出現原因不僅僅是 指揮官們簡單的害怕遭到報復。 「他們撒謊並不是因為他們習慣撒謊; 他們撒謊是因為每個人都害怕奪回失去的陣地 的命令。」 一些指揮官避免報告擅離職守的士兵或由於 年老和健康問題而不適合執行現役戰鬥任務的 士兵。 這導致上級指揮部獲得錯誤的作戰部隊人數 並錯誤評估其能力。 「營長向上級報告說,他的營(約500人)正在 守住防線,但實際上,守住防線的是一個連 (約125人),」 在他的連隊中,老兵必須提交書面報告, 列出他所在部隊所有做好戰鬥準備的士兵。 但與許多其他指揮官不同的是,他經常反對 派遣一些士兵前往「零」線,他解釋說, 他的士兵中大約有一半是年紀較大、飽經風霜 的老兵,其中一些人自 2014 年以來一直在東部 與俄羅斯作戰,他們「甚至無法步行五公里 到達陣地」。 儘管身經百戰,但經驗豐富,老兵們操作著 俄羅斯繳獲武器從後方掩護戰壕步兵, 或駕駛汽車前往陣地運送後勤物資。 老兵們呼籲讓士兵們去做更適合的任務, 而不是在他們到達戰壕之前就失去他們。 在批評了這項命令之後,韋特被派去接受為期 兩個月的訓練,而他離開期間,他的大部分 士兵被重新分配到其他部隊。 「(營長把我打發走了)因為我開始和他爭論 ,並向他證明他錯了,」 【逃避責任】 與虛假報告問題密切相關的是,在指揮鏈的 各個層面都存在著根深蒂固的逃避責任的本能。 許多指揮官表示,上級指揮官,尤其是那些 任職於旅級以上、但不直接負責下級指揮系統 的指揮官,很少關心了解地面士兵的問題。 指揮官們表示,這個問題與虛假報告問題直接相關。 2024 年年中,克羅特維奇正在指揮一個指定 部隊,他的部隊被迫從被砲火徹底摧毀的 陣地上撤退。 「我當時正在向上級軍官報告被毀壞的位置, 並被要求不是今天提交,而是明天或幾天後 提交,」他回憶道。 據克羅特維奇稱,高級指揮官擔心,在他們的 OTU(作戰戰術及集團)區域,已經報告丟 失了 25 個陣地,而鄰近的 OTU 只損失了 20 個 陣地,這讓指揮官擔心會因數字更糟而遭到 報復。 烏克蘭前線的指揮權並非由傳統的以師或軍 為基礎的系統管理,而是由臨時機構管理, 包括 OTU,例如負責前線波克羅夫斯克和 庫拉霍沃地區的 OTU 頓內茨克,以及 OSUV (作戰戰略部隊集團)。 https://i.imgur.com/8ivJGkV.png 這種設置將 OSUV 和 OTU 指揮官(他們並不 永久管轄任何部隊)置於總參謀部和烏克蘭 地面旅之間的指揮鏈中的重要中間人的位置。 事實上,根據克羅特維奇和其他受訪的指揮官 的說法,這些結構只是執行來自高層的錯誤 命令,抑制垂直理解並激勵虛假舉報。 克羅特維奇說:「OTU 的新指揮官進來後說, 是的,你可以對我坦誠相待。」 「你試圖對他誠實,但他被他的上級 OSUV 指揮官責罵,所以他回來並說,對不起, 我想說實話,但我發現這樣做行不通。 所以讓我們像以前一樣做吧。」 根據第53機械化旅前指揮官科澤爾表示,旅級 或營級指揮官在軍隊內部幾乎從未因損失人員 而受到調查,但因失去陣地而受到調查的情況 卻經常發生。 科澤爾說:「坦白地說,(如果你按照上級 命令派遣士兵作戰),沒有人會問損失。」 烏克蘭總參謀部在回應時否認指揮官會因為 失去職位而受到懲罰或調查,而是聲稱高級 指揮部鼓勵透明度。 總參謀部表示:「如果不及時報告(或隱瞞) 陣地丟失的情況,高級軍官可能無法及時做出 決定,無法對作戰形勢的變化做出適當應對, 進而可能導致戰場出現負面後果。」 「對於隱瞞失職(失地)情況的官員,可以 進行職務調查,評估過失程度,確定適當的 制裁措施。」 一些指揮官表示,特別是管理多個旅的旅長或 OTU軍官通常是根據對總參謀部和總統辦公室 官員的個人忠誠度而不是技能來選拔的。 科澤爾說:「這就是軍隊。權力結構相當僵化。」 科澤爾是一名職業軍官,自 2014 年以來一直在 烏克蘭東部與俄羅斯作戰。 2023 年,他在《華盛頓郵報》的一篇文章中 談到了訓練不足和損失,之後被降職,不再 擔任第 46 空中突擊旅的營長。 科澤爾於 2024 年擔任第 53 機械化旅指揮官 8 個月。 科澤爾說:「如果一個旅長說他認為(上級) 指揮官的命令是錯誤的,那麼該旅長就會派 另一個人來代替他,這個人會說: 明白,我會執行。」 【付出生命的代價】 指揮官表示,烏克蘭軍事領導階層往往優先 考慮保住每一塊領土,而很少考慮人員傷亡。 對於人數已經處於劣勢的烏克蘭來說,這比像 俄羅斯或蘇聯這樣的國家危險得多,後者在 戰爭中為了獲得微小或像徵性的利益而浪費了 無數士兵的生命。 一些行動因造成巨大損失而收益甚微而變得 臭名昭著。 其中一次行動發生在俄羅斯佔領的赫爾松州 第聶伯河東岸的克林基,烏克蘭在 2023 年 至 2024 年間在這裡堅守了九個月,但在危險 的渡河過程中損失了數百名士兵。 據多位受訪的指揮官稱,任何陣地報告丟失後 都會很快下達奪回的命令,儘管實際情況往往 使執行這樣的命令變得不可能。 科澤爾說:「你站在防禦陣地上,每天你都會 接到戰鬥命令——前進,前進,前進。 如果你失去陣地,就奪回。」 除此之外,部隊接到的命令通常與地面部隊的 實際戰鬥力幾乎沒有任何關聯。 「有消息稱,該營共有 800 名士兵,但只有 400 名士兵,」在波克羅夫斯克附近作戰的 砲兵連指揮官說。 「高級指揮官不查看營的實際人員,就命令 他們投入戰鬥,而實際上,營的主要人員是 廚師、司機、修理車輛的機械師、火砲、 無人機操作員和攻擊無人機小組。」 更糟的是,旅級部隊會負責指揮從其他地方 調遣的營和連,而這些營和連的士兵往往 不受重視。 基輔在幾乎被俄羅斯軍隊包圍的情況下, 仍傾向於守住城市,從巴赫穆特、阿夫迪夫卡 到胡歷達爾,以及根據最近報道的庫斯克的 蘇賈,這體現了基輔對土地的重視程度高於 對人員的重視。 這些城市淪陷後,總是會出現這樣的故事: 在戰鬥結束時,軍隊在最後一刻混亂地撤退, 造成大量傷亡,而這些戰鬥長期以來對烏克蘭 來說都是消耗戰。 一名營長所轄部隊正在保衛頓內茨克州南部的 大諾沃西爾卡,直到今年 1 月該鎮幾乎被包圍。 該營長表示,堅守不利陣地所遭受的額外損失 削弱了營隊隨後在更有利的陣地上堅守防線的 能力。 他說:「指揮官不再擁有他所失去的人員, 這使得他不可能佔據更有利的位置或在等待 增援時堅守陣地。」 這些做法加在一起只會加劇烏克蘭嚴重的人力 危機,讓前線出現更大的漏洞,供俄羅斯利用。 科澤爾說:「由於這些愚蠢的行為不斷 丟失的陣地,大量人員已經流失。」 【服從或不服從】 收到「自殺命令」的指揮官被迫做出選擇: 要麼將命令傳達給他們的營長和連長, 要麼拒絕執行。 科澤爾稱,這導致旅長不斷更換。如果指揮官 拒絕自殺命令或默默無視命令,他就會被 「更忠誠、更願意取悅」的人取代。 大多數指揮官無論忠誠度如何,當他們失去 「太多陣地」時都會被取代。 科澤爾說:「每個指揮官都在失去陣地, 因為沒有人,根本沒人能守住。」 澳洲陸軍退役少將瑞安指出,這種情況在西方 軍隊中也完全有可能出現:「旅長的職責是 回到他們的指揮官那裡,並告訴命令的下屬; 『我認為你給我的這個命令我無法執行, 但我認為我可以做到這個,』」他說。 「但如果有人告訴他不行,那你就必須執行, 還有更大的考慮因素,那麼他就必須盡最大 努力去執行。」 但在這場戰爭中,這樣的命令往往是常態而非 例外,最受尊敬的指揮官是那些願意違抗高層 命令以保護士兵生命的人。 自 2024 年中期以來,總參謀長部已解職數名 旅長,而這些旅長的士兵則透過錄製的影片和 社群媒體貼文集體表達對解職的反對。 「這是一位對所有行動都進行詳細規劃的 指揮官。對他來說,我們每個人的生命都是 最重要的,」第 80 空中突擊旅的士兵在媒體 發表的一份支持當時指揮官埃米爾·伊什庫洛夫 (Emil Ishkulov) 的聲明中說道。 據報道,伊什庫洛夫因拒絕執行一項不切實際 的命令而被解職。 一些士兵的訴求促使總參謀部公開答复, 但沒有任何決定被推翻。 「(在亞速),我們根本不會向營隊下達這樣 的命令,」克羅特維奇說,「我們會解釋說, 這項任務不可取、不可能完成,它違反了這樣 或那樣的法規或規範。我們解釋了為什麼這是 不可能的,而士兵們會像他戰鬥過的那樣繼續 戰鬥。」 「我相信我們(亞速旅領導層)就像一面盾牌 ,保護我們的士兵免受高層領導的傷害,因為 不幸的是,在與敵人作戰的同時,我們也必須 保護自己免受自己人的傷害。」 【希望能夠改變】 當軍隊面臨根源於更深層文化問題的系統性 問題時,糾正這些問題並在戰場上取得更好 的結果並非易事。 瑞安說:「每一支軍隊,無論處於和平時期 還是戰爭時期,都會為組織的核心和靈魂而戰。」 「你確實需要先透過戰場失敗和實驗向人們 展示為什麼事情需要改變。 「然後你需要獲得組織領導層的支持,達成 需要改變的廣泛共識,我們也會支持這一點。 如果你做不到這一點,改變就會非常非常困難。」 在烏克蘭國內有關戰爭的討論中,對蘇聯式 指揮文化的批判大多針對總司令瑟爾斯基, 他曾親自任命索多爾這樣的將軍進入總參謀部 的核心圈子。 雖然克羅特維奇表示,在瑟爾斯基任職期間, 情況確實惡化了,但其他人指出,前任扎盧日 尼任職期間也存在同樣的問題,但在戰爭初期 ,扎盧日尼的領導能力更受人們的歡迎。 2024 年下半年,幾位備受尊敬的指揮官被提升 為該國最高軍事和政治領導層,這表明情況 可能會好轉。 蘇哈列夫斯基 (Vadym Sukharevskyi) 和帕利薩 (Pavlo Palisa) 都曾率領備受尊敬的老兵旅參加了 俄羅斯戰爭中一些最艱苦的戰鬥,他們均獲得 晉升,蘇哈列夫斯基成為烏克蘭新成立的 無人系統部隊的指揮官,而帕利薩則擔任 總統辦公室的顧問。 與此同時,少將米哈伊洛·德拉帕蒂 (Mykhailo Drapatyi) 去年 11 月被任命為陸軍司令,他在 軍隊中以出色的領導能力和關心下屬而聞名。 在此期間,俄羅斯在烏克蘭東部的推進速度 急劇放緩,有些人將大部分前線局勢的穩定 歸功於這位將軍。 米庫拉表示:「毫無疑問,德拉帕蒂達成的 是一個積極的結果,但這很困難,而且在很長 一段時間內都會很困難。」 「這種(蘇聯式指揮)文化在過去三年裡已經 廣泛傳播,幾乎每個人都已經習慣了它。」 大致上與這些人事變動同時,烏克蘭領導層 宣布轉向新的以軍團為基礎的體制,表面上是 計劃廢除 OSUV 和 OTU 臨時指揮結構。 這些提議的結構不同於在 2023 年反攻中並肩 作戰但後來被分裂並分散在前線的現已多餘的 軍團,將看到烏克蘭一些最專業和最具前瞻性 的旅,包括亞速旅、喀爾蒂亞旅和第三突擊旅 ,每個旅在一個聯合區域內直接指揮和負責 大約 5-6 個旅。 總參謀部向基輔獨立報解釋擬議改革的原因時 表示:「主要問題是缺乏明確的結構和足夠 數量的戰役(戰役-戰術)層面的軍事管理機構。」 「目前的作戰管理機構數量不足以確保對現有 作戰軍事單位進行有效管理。」 https://i.imgur.com/9iTybxL.png 受訪的指揮官普遍對軍團系統改革表示認可, 儘管他們都表示這項改革早就應該進行了, 而且目前軍隊過度緊張的態勢將使改革難以 有效實施。 2025年即將變得動盪不安,烏克蘭的命運很大 程度上將由地緣政治決定,烏克蘭迫切需要 利用現有資源進行最有效的鬥爭。 「無論在哪裡,士兵們大體上都是一樣的,」 波克羅夫斯克附近的砲兵指揮官說。 「他們需要的是適當的條件來堅守陣地並消滅敵人。」 「除非我們實施改革,除非我們的軍隊能夠 擺脫蘇聯思維,除非我們能夠開始有效地作戰 ,否則依賴西方夥伴是毫無意義的。」 (本文只節錄非全文轉載) https://reurl.cc/bWGR9v -- https://i.imgur.com/CugJhuR.png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site.org.tw), 來自: 1.162.22.131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ptt-site.org.tw/Military/M.1743947199.A.D90
peterlee97 : 我覺得跟什麼蘇聯迂腐沒啥直接關係 單純是烏軍高層 04/06 21:49
peterlee97 : 自己畫地自限之過== 04/06 21:49
hahabis : 某些鵝粉繼續說這裡只有捧烏消息也只能捧烏 04/06 21:50
hahabis : 真不知道那些人是不是看不懂中文 04/06 21:51
bigtree520 : 那些填線的只是消耗品,達到領導所要的國際觀瞻即 04/06 22:14
sowrey: 有人包養過洋鬼子嗎 04/06 22:14
bigtree520 : 可 04/06 22:14
ZMittermeyer: 這就是蘇聯文化啦 烏克蘭本來就和俄羅斯一家親同文 04/06 22:19
ZMittermeyer: 同種 他們只是想要脫俄而已 04/06 22:19
ZMittermeyer: 台灣軍隊還不是中國文化領導風格有差嗎 04/06 22:19
ZMittermeyer: 擺脫蘇聯(中國)思維 對大部分人來說 投胎比較快 04/06 22:20
cw758: 有錢人為啥都想包養 04/06 22:20
ZMittermeyer: 不要妄想不可能的事情 乖乖做事 04/06 22:20
yinaser : 這是高層問題避免擔責當然讓你死在上面完成任務 04/06 22:52
bigtree520 : 俄幹掉烏無人機小隊,倖存烏兵呼叫支援,但俄兵還 04/06 23:24
bigtree520 : 是安全撤退 04/06 23:24
bigtree520 : https://b23.tv/3QYgVtQ 04/06 23:24
ludi: 有人被洋鬼子包養過嗎 04/06 23:24
vt1009 : 這些問題源頭來自總統澤倫斯基 04/06 23:30
edieedie : 也太長 04/07 00:36
barjack : 推 這種文化其實並不只陸軍 在二戰的空軍其實也有 04/07 07:32
Harmai : 那怎麼打不贏也是蘇聯指揮文化的俄羅斯? 04/07 07:52
Harmai : 2014年後脫俄八年不是白脫了?西方顧問進入改革不是 04/07 07:54
peernut: 到底要多有錢才會想包養 04/07 07:54
Harmai : 失敗了? 04/07 07:54
jimmy5680 : 兵力和資源多寡問題,改革並非旦夕可成 04/07 08:32
jimmy5680 : 問題源頭與其說澤倫斯基,不如說烏軍老屁股 04/07 08:36
jimmy5680 : 烏軍這半年來高層大改組就是想解決相關問題 04/07 08:37
jimmy5680 : 同理,國軍喊改革數十年,也不是沒顧問,但是... 04/07 08:37
xikimi: 閨蜜上包養網還推薦我... 04/07 08:37
andyken : 也才2022後才開始有人受西方訓練,等於實際只有3年 04/07 08:58
andyken : 不到 04/07 08:58
ashrum : 推,騙自己的高手 04/07 09:51
whitertiger : 大樹哥又在貼無法查證來源的影片了 04/07 11:19
spirit119 : 國軍也不妨多讓 從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出不在乎人命 04/07 11:23
Avero: 包養? 04/07 11:23
newest : 黃埔當初是蘇聯代訓的啊,一脈相承的爛 04/07 14:13
jimmy5680 : @andyken 歐美在2015年就開始協助培訓烏軍了 04/07 17:22